当前位置:首页 > 屈原文化·研究 > 正文
独臂汉子邓芳

发布时间:2023-07-17

田瑜凤

我与家住秭归县磨坪乡银坪村四组的邓芳原本相识,记忆中的邓芳还是个小伙子,一个精干、阳光、健健康康的小伙子,脸上透着机警、灵慧。

二十多年后再见邓芳,我有些惊愕,迎面而来的他,长长的右臂衣袖空空荡荡地在他胸前随风晃荡,曲起的左臂不停地把烟卷送到嘴边,袅绕的烟雾中,瘦硬的红色脸膛上满是沧桑,满是倔强。跟在他身边的小男孩同样瘦瘦弱弱,一副不经风雨的模样。他遭遇到了什么变故?我心里升起疑问。看到我盯着他的胳膊满脸的狐疑,他只是淡然地笑笑而去,好像这件事早已云淡风轻,烟雨不在。回首,夕阳下,他那孤独的背影拉着长长瘦瘦的影子,坚定地前行着。

从旁人的口里,我知道了他的故事:20年前由于家庭贫困,刚下学的邓芳,不得不外出打工,可是一场意外骤然而至,醒来一只臂膀不再。几番痛苦之后,他接受了事实,接受了命运的残酷。

后来,经人介绍认识了巴东的一位女子,很快他们便喜结连理,第二年有了个可爱的儿子,一家人很是高兴,他以为好日子来了,哪里知道困难接二连三地来了,儿子的奶粉钱,父母年老体衰,无法助力不说,医药费也是家里的一大笔开支,而此时家里的所有收入仅靠几亩薄田,家境窘迫可想而知。几番思量,摆在眼前的出路似乎只有一条,那就是出去打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残酷,一个肢体二级残疾人又能干什么呢?给别人看仓库,打杂,跑腿……能做的事他都尝试过,可十年过去了,家里的境况依旧,没有丝毫改善。屋漏偏碰连阴雨,2013年他得了最严重的甲亢,在宜昌中心医院历经两年的治疗,总算得以康复,可却欠下了3万多元的债务。3万多元!对于一个困窘的农村家庭来说,可是一笔天文数字。跟了他十多年的妻子,看看独臂的他,再看看四壁空空的家,还有张嘴待吃的孩子、老人,她咬咬牙,狠狠心,走了,远离了他们,远离了这个似乎看不到希望的家。她等不了,实在等不了这个家庭的好日子的到来。邓芳、孩子还有两个老人成了被抛弃的人。

从此,他可是要一个人,一只手臂去支撑这个家了。看看尚幼小的孩子和年老体衰的老人,邓芳忍不住眉眶发红,眼角发酸,心里发哽。但他强忍住眼中的泪水,平静地对即将离去的妻子说“你放心去过自己的好日子去吧,儿子我一个人负责,不需要你的任何抚养费,即使卖房卖地我也会把他好好养大的。”妻子走了,邓芳的天暗了半边坍了半边。从此,烟,成了他最好的解闷之物最好的伴侣,他常常坐着一口接一口猛烈地抽着烟,缭绕的烟雾中,邓芳苦闷地思索: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天无绝人之路。“精准扶贫”政策来了,邓芳的春天也来了。

2015年邓芳被纳入建档立卡精准贫困户,在详细了解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后他兴奋不已,热血沸腾,心想:我虽然身体残疾,但我也有梦想,何不借助精准政策这股东风来发展家庭养殖,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

他下定决心,说干就干。2016年5月他的养猪场破土动工,建设占地580平方米,30间,150模式猪栏2栋,其中包括规范化办公室一间,饲料储藏室两间,150立方米沼气池一口,以便于排污处理。从起步开始,邓芳就注重了科学规划,科学设计(其设计经县乡两级环保部门检查通过,并发放环保备案回执(秭环备字【2016】13号))。合计15万元的启动资金,其中利用金融扶贫贷款5万元,找亲友借款达10万余元。

历经四个月,于金色的9月,他的养殖场终于竣工。站在规范化的养殖场前,邓芳心潮起伏,久久难以平静。他知道他即将走一条祖辈们从没走过的路,走一条不平常不简单的路。

想想未知的前方,邓芳突然有些不知所措。但他知道不可能回头,也不可以回头。那就迈开大步往前走。

找人联系,上网搜集信息……他想尽办法,广开渠道,终于从当阳引进了良种母猪15头,种公猪1头,育肥猪150头。很快,空荡荡的猪圈里猪仔满满,邓芳的养殖事业就这样红红火火办地开了头。

很快,他发现发展养殖业,似乎是为他量身定做的。他自觉找准了脱贫路子。有了路子,就有了盼头,他干劲十足,信心百倍。多次积极主动出去学习,融合自己的所思所想,很快,他就掌握了养殖的基本技能和丰富的理论知识。

运用所学,他一早到晚都在场里忙活:准备猪饲料、喂猪、打扫猪栏、消毒杀菌等,做着琐碎的事物。夜深人静时分,他顾不得满身疲惫,伏案记录并反思当天的工作情况,总结经验和不足,上网查阅资料,向别人请教,不断学习研究,时时调整思路,有时甚至没日没夜地长时间呆在猪栏里,细心观察猪的生长发育规律。以此不断改进办法,不断细化优化发展举措。这样,经验硬是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了。

有了基础知识,又有了第一手经验,他的养殖场一步一步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

有道:万事开头难,这是于常人而言,于他更是难上加难。给猪拌饲料,打扫猪栏,给猪圈消毒等每一项工作都是体力活,于身强体壮的健全人都不是一件容易事,更何况一只手臂的他,背得了消毒桶,拿的了消毒杆,可却按压不了消毒枪;拿的了扫帚,却用不上力……有好多次,他不得不沮丧地扔掉工具,独自叹气。可叹气过后,他又再次捡起工具,重新用一只手臂不断地反复练习,一次,两次,三次,反反复复。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地,这些基本的工作都难不倒他了,而且,他还学会了用一只手给猪扎针,打预防疫苗等。就连生活中的像洗衣做饭,缝缝补补等诸多琐事也渐渐难不倒他了。他,一只手,一个人的生活也照样精彩。

几乎没有什么事能难住这位独臂汉子了。

资金,曾经是他最大的拦路虎。他也曾感叹过“金钱曾经硬生生地限制了我的想象”。可如今,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他的想象长了翅膀,他的眼前,蓝图辉煌。他学会了既节源又开流。借钱,按时还钱,贷款,及时还款,树立了不错的信誉。有了信誉,发展起来几乎没有障碍。

一年过去了,他的辛勤、劳累终于换来了丰硕的果实,年收入达到了近15万,这让他尝到了甜头,也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两年过去了,邓芳的生猪养殖家庭农场颇具规模,已有肉猪180余头,公猪1头,母猪18头,育肥猪70余头,仔猪90余头,预计年收入将超过18万元。

下一个目标是凭着自己的力量将养殖业做大做强,邓芳清醒地给自己定位。他进一步规划了后期的发展计划,决定今年扩大规模,再引进种母猪15头,以达到30头母猪的规模,今年有望出栏肉猪300头以上。

站在猪栏边,看着肥肥壮壮的猪仔,他心头阵阵喜悦翻滚。为了感谢党和国家,感谢社会,今年七月,他向党组织郑重地递上了入党申请书,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

可是,事业的红红火火填补不了他心头的失落。回到家里,看着年迈需要照顾的爹娘和尚幼的孩子,他心酸,心疼,愧疚不已。爹娘病了需要他跑前跑后端茶倒水地去照顾,孩子顽劣了,需要他又当爹又当娘地去引导教育。尤其是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有娘叫,可他的孩子只能孤独地来去,别人家的孩子有完整的家有幸福的童年,可他的孩子没有时,眼泪常常不自觉地涌上了他的眼眶。

“都是贫困害的人!”“绝不让这样的事情再在我身边发生!”邓芳狠狠地想。于是,带领大家发家致富,帮助小伙子留住媳妇留住家成了邓芳的又一个新目标。

帮助贫困户家庭寻找致富的道路,动员更多家庭发展养殖业或其他产业,带领大家无菌参观自己的养殖场,向需要养殖技术的人倾囊相授自己的技术、经验,为养殖户的牲畜免费提供医药等等,成了这位汉子现在每天的必修课。他每天的接待人次基本不少于十多次。尤其是零散养殖户,不仅依靠邓芳提供技术、经验支持,还常常需要依靠他帮忙找销路,提供可靠信息。邓芳不知疲倦地帮助打听出售价格,帮助联系买家等。碰上村里的兽医不在家时,哪家牲畜生了病,他也会毫不含糊地上门询问情况,积极帮忙出主意想办法,绝不让这些家庭受到损失。邓芳很快成了大家的依靠,大家的知心兄弟、暖心人。

家里家外的忙碌,邓芳的日子常常不分昼夜。看着忙进忙出的儿子,邓芳近七十岁的娘常常心疼地对他说“你自己的事每天都已经够你忙了,还这样拼死拼命地为别人忙来忙去,何必呢!”可他淡淡地笑笑说:“我一个人脱了贫致了富算个啥,我要让贫困些的家庭日子都好过起来,不要向曾经的我一样穷得连媳妇都留不住”。从此,娘虽然打心底里心疼,但不再埋怨什么了。

……

告别邓芳,踏上归途,一路上逢着认识他的人都对他交口称赞:“这个娃儿很不容易,一个人一只手撑起一个家,不仅要抚育读书的儿子,还要照顾两个年老体弱的老人,全家的重担都压在他一个人肩上,但从没听见他抱怨过什么,不简单啊!”“虽然他是贫困户,但是他肯劳动,有想法,没有等、靠、要,在帮扶领导和村两委的指导下,通过自力更生发展养殖业,如今看到他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我们都为他高兴!”

归来好久,我的脑海里仍然不断闪现着这位瘦弱但坚毅的汉子,心里百感交集,谁说“身残出不了好汉”?邓芳用他的勤劳、坚强、刚毅诠释了什么叫做责任,什么叫自立自强!诠释了男子汉的真正内涵。

虽然独臂是他的痛,但汉子是他的本色。身残志坚,不等不靠,自立自强,积极发展生猪养殖,邓芳靠着勤劳和坚韧的毅力,奏响了一曲脱贫致富的华丽乐章,独臂撑起了自己和周边不少人脱贫致富的梦想,撑起了属于他家的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