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之窗 > 正文
凡人善举显大爱 满城好人铸文明

发布时间:2021-05-25

5月8日,以全国道德模范罗长姐真人、实地为蓝本拍摄的纪录片《罗长姐》正式上映,这是一部以全国道德模范为主人公并在全国院线公映的纪录电影。

与此同时,在中央文明办发布的2021年3月“中国好人榜”名单中,我市兴山县公安局辅警郑清林当选见义勇为类“中国好人”。至此,我市入选“中国好人”总人数达到102人(组),位列全省同类市州第一名。

宜昌好人,何以形成“森林效应”?

榜样引领示范先行

“拥军慈母”罗长姐,为了不给国家和部队添麻烦,43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因公致残的退伍军人儿子无怨无悔;

“英子姐姐”刘发英,30年坚持不懈,汇聚大爱点亮了山乡3698名贫困学子的求学梦想;

“坚强农妇”易从梅23年不离不弃,倾尽全力照顾患有 “渐冻症”的丈夫和儿女,传播文明家风;

“当代雷锋”李广佳,舍小家为大家,创办全国首个民办救助站,为特殊困难群体撑起了温暖的“家”;

“红色义工”王华君,对农民工开展帮思想、帮“双创”(创业就业)、帮维权、帮解困、帮成才等“五帮”志愿服务,让4万农民工在城里“安家”;

“退休县官”罗官章,退休后放弃安逸生活,扎根深山挖“穷根”,为乡亲们开辟了一条脱贫致富之路……

在宜昌这片好人成长的沃土上,好人事例层出不穷,挖掘、树立身边典型已蔚然成风。

市、县、乡、村建立四级典型发布机制,坚持“周宣传、月发布、季通报”制度;市民广泛推荐身边好人;分门别类建立“好人”“楷模”线索资料库,每月发布“宜昌好人”“宜昌楷模”。

在典型模范的带动下,宜昌的“好人现象”已转化成“好人效应”。截至3月底,我市共涌现出罗长姐等全国道德模范1人,刘发英、易从梅、李广佳、薛家清、李元成、罗官章、吕俊峰、李国楚、郑琦、罗必炎等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1人(次),102人(组)荣登“中国好人榜”。他们或助人为乐,或见义勇为,或诚实守信,或敬业奉献,或孝老爱亲,共同构成了一幅助推宜昌高质量发展的好人群像。

一个好人就是一面旗帜,将引领民众汇聚成爱的方阵。为了将好人力量带到基层,带到每一个人身边,我市充分运用道德模范基层巡讲巡演、道德讲堂、公益广告、媒体宣传等形式,广泛学习宣传道德模范,营造了崇尚“好人”、争当“好人”的浓厚氛围。

文明滋养好人之城

4月28日至29日,来自20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驻华使节走进宜昌,触碰宜昌发展脉搏,感悟宜昌风土人情。

前往许家冲村参观后,第二次来宜昌访问的乌拉圭驻华大使费尔南多·卢格里斯不禁为宜昌的淳朴民风点赞。他说,宜昌景美,宜昌人好!

无独有偶,在近期宜昌市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中,上海粤海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秦泽坤也用同样的话语,描绘了他们对于宜昌的印象。“宜昌不仅山好水好,更重要的是人好,坚定了我们投资宜昌的信心。”

为何,只是匆匆瞥见,未及深入了解宜昌的中外政要、客商,不约而同地用“人好”来定义宜昌,描绘宜昌?

答案早已深深刻写在这片灵秀的土地上。

在2017年中新社组织的“海外媒体中国行”活动走进宜昌时,采访团曾总结宜昌的“好人现象”,认为山区的农耕文明融合现代工业文明,铸就了宜昌的文明底色。而文明,涵养了“人好”的沃土。

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秉持这一路径,我市始终坚持价值引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道德基因,建设文明高度,使“人好”成为宜昌的独特气质。

于是,在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的征程中,打造“好人之城”,成为宜昌不断提升文明素养、扩大影响力的重要内容。

聚焦“人”这个最核心因素的一系列举措加快落地:启动“宜昌好人馆”建设,形成市有好人馆、县有好人街、街道乡镇有身边好人榜、社区村组有善行义举榜的宣传矩阵,播洒道德光芒。

“好人效应”激发正能量

今年3月,一位宜昌“网红”的事迹不胫而走。

来自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农村客运司机邓兰舟,连续13年,免费为沿途行动不便的村民带货超过10万件。

一时间,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邓兰舟得到网友点赞:“社会需要这种人,无私奉献、乐于助人” “他是宜昌人的骄傲”……

这不是个例,还有无数个“邓兰舟”,遍布在宜昌街角。

2018年,在隆康路一条小巷内,宜昌市第六中学学生宁希澄,默默将乱停乱放的共享单车一一排放整齐,被无数网友称赞“扶车少年”;

今年4月,宜昌网约车司机李师傅获悉14岁的淼淼父母是视力残障人士,孩子上学接送成了问题,于是免费接送孩子上下学;

不久前,早餐店老板田华和爱人,看到毫不相识的残疾人生活困难并身患重病,不仅免单,还上前热情招待,为他打气加油;

除了个体,还有不少群体。他们是在长江边上捡拾垃圾、护航一江清水永续东流的“三峡蚁工”;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肩挑背扛为武汉人民送去物质的五峰人民;是持续开展义务巡逻活动,从江中救出10多位溺水者的宜昌市水上救援志愿服务队……

与此同时,随着“志愿之城”建设不断深化,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达75.8万人,各级志愿服务组织3000余个,涌现出了一批全国全省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王华君、刘发英、陈实被评为全国“最美志愿者”,三峡蚁工、市九中“久之韵”志愿服务队被评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西陵区英雄山社区、果园路社区等被评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由此,从一个好人,到一群好人,再到一城好人,这座城市讲好人、学好人、做好人的氛围已更加浓厚,并内化为多数人的行动自觉。

展望未来,“好人效应”激发的城市正能量,已成为一种驱动力。大美宜昌,“好人”之城,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一定是星光灿烂,更加辉煌!(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熊东华 通讯员 张晓露)

(来源:三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