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屈原文化 > 正文
岳父“小动作”多

发布时间:2023-12-26

岳父八十挂零,和同龄人相比,一样,又不一样。不一样的是闲不住,好动,尤其“小动作”特别多。

乘车爱站“小角落”。秭归县城际公交车开通后,岳父跟风,办了张老人免费公交卡。一卡在手,岳父有了依赖性。远点的路程他就不过硬步行了,常常搭乘公交车出行。每每刷卡上车,他目光像CD一样倏地扫描车厢。运气好,车上有空位,他就找个位子安静地坐着。人多,车位满座,他觉得站在车厢前面障眼,就小心翼翼撑着扶手慢慢往车尾挪。立定后,他双眼视线马上转向、瞄向窗外。岳父说这样做有好处,避免与座位上的年轻人眼神对撞。娃娃们让座给你嘛,不甘心;不让座嘛,心里又不自在,场面怪尴尬的。岳父不时提及网上报道的一些老年人倚老卖老,坐车时碰到年轻人不主动让座,轻则责骂,重则升级动手,上演着“老人要变坏,就在车上耍赖”的恶作剧。岳父说自己老了管不着别人,但管好自己是没有困难的。听,他有条曲不离嘴的口头禅:“我要就不坐车,要坐车就做个文明旅客!”

学话专搞“小测试”。岳父生在旧社会,家大口阔,他辍学务农,书读得不多。平时说话满口都是“地方台”――方言土语。有几次在三峡大坝、屈原祠游览时,几名外地客人与他聊天时,岳父发音不准,歧义不断,弄得客人听不清、听不懂他的意思表达,他急得手心出汗,误了家乡极好的宣传契机。岳父懊恼不已,之后,他像换了个人似的,跑到书店里买《新华字典》,请人网购普通话应知应会教材,找邻居家里的初高中生借《语文》课本。尔后,家里摆起龙门阵,“恶补”汉语拼音。学的效果如何?让普通话过硬的孙子孙女考一考。于是,他设置“家庭考场”,请孙儿们坐“正席”、当考官。岳父每说一句,点评一句;每读一段,评价一段。发音不对现场纠错,立行立改。贵在鼓劲,孙子觉得爷爷自修普通话的水平还差不多,于是手下留情,打了70分。有了这份成绩单,岳父学习更来劲了,散步听学,交流互学,有时自言自语,十足上瘾。邻居劝他少折腾,少与文化较劲,他驳斥道“活到老,学到老。我爱母语汉语,我爱学普通话”。真是吃了秤砣铁了心。

生活习惯“小记录”。生活虽说普普通通,但岳父爱动笔记录平常日子的点滴浪花。他准备了两本袖珍式的记事本,上面记着一些流水账,不过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记得不多,主要写的是一些他认为的大事、要事。现摘抄部分转载于后:4月5日,把储藏室的10公斤废旧物品无偿送给路边一位收破烂的;6月25日,亲手包了二十个糯米粽子端给邻居独居老人品尝;10月4日,看到街头有烟头、纸屑,动手捡起来扔进垃圾箱。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岳父如写日记一样,写了一摞摞。他说他不想有遗憾,只想留下这份笔记作遗产,嘱咐我们当作《史书》对待,保存好。孝顺,孝顺,只能顺着来。“好的,您出钱给我们建个家庭博物馆收藏吧!”我们戏谑着。

驾驶安全“小讲座”。岳父是名老司机。曾在神农架林区、秭归县政府开过大车、小车。1981年援外非洲,在加纳开车二年。三十多年的驾驶生涯,他的车没掉块漆、人没伤过皮,留下了“零事故”的记录。如今退休没褪色,离岗不离心,毅然以老师傅的身份为我们家庭成员普及车辆驾驶安全知识。每逢月尾,他把我们聚在一起,围着车辆现场讲解汽车机械知识,教我们认识汽车上的每一个部件,有故障如何排除,特殊路段怎样预判。“亲人有交代,系好安全带”“十字路口易闯祸,一慢二看三通过”“安全才是离家最近的路”。岳父领读着,我们跟读着。车祸猛于虎。由于警钟长鸣,我们心有所畏,开车格外谨慎。因此年年有好收成:无病车上路,无扣分罚款,人人当上了优秀驾驶员。

生活是有规则、有程序地排列组合的。小动作是大动作的过渡,大动作是小动作的延伸与拓展。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说“不会做小事的人也不会做大事。”爱做“小动作”的岳父日后干一件见义勇为的大事也不稀奇。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作者:秭归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王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