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屈原文化 > 正文
家乡椿芽菜

发布时间:2023-03-13

“三月八,吃椿芽”。农历三月,天气回暖后,我逛农贸市场的频率多了一点。每每看到摊位前鲜嫩欲滴、红边绿叶的香椿芽,我挪不动脚,迈不开步,久久地凝视着。少倾,思绪也“失控”开来,怀念家乡那至味的椿芽菜。

家乡椿芽菜的做法大众化,有种至真至简的风格。无论是凉拌还是热炒椿芽菜,都尽力保持它至香的本味,不过多地添加其他的佐料,串味、变味是最大的忌讳。

说起家乡磨坪,几乎家家爱吃椿芽菜。民国初期,磨坪乡有位名医柳二先生,精晓养生,饮食清淡,极少食肉。每次出诊到户,遇到吃饭的时间,他只吃椿芽菜和一瓣生蒜。就餐的人不管多少,柳二先生三句话不离本行,总是见缝插针地来一番健康讲座:“香椿味苦、性寒,不仅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的功效,还能起到醒脾、开胃的作用。”柳二先生不挑食,好招待,人们对他的精湛医术佩服得五体投地,当然更加信服他说的话。吃椿芽菜就这样代代传承,至今稳坐农家“正席”!

椿芽菜除防病治病外,还挽回了我的学业。记得在磨坪中学念书时,我嘴“刁”,吃腻了食堂的青菜、南瓜,于是找借口逃学。姥姥知道后,拖着裹过的“三寸金莲”来到我的寝室,把一碗鸡蛋椿芽菜端给我吃。我含着泪花把这碗菜吃了个底朝天,此后再也没有休学、退学的非分之想了。

人生如棋局,棋局时时新。进城工作后,无论多么忙碌,我总是忙里偷闲,下厨择洗、焯水,做点椿芽菜。有时,还不厌其烦整几坛椿芽腌菜,让家里一年四季有椿芽菜可啖。椿芽于我,喜欢的就是至味。至味者,便能催开我心情的春天。

少小离家老大回。我过几年就要退休了,请侄儿在老家帮忙买了一间民舍,准备返乡永久居住。尽管家乡美味不是很多,但家乡情结,乡愁还是不少的。记得来时的路,我更乐意返璞归真。看着家乡椿芽菜,我不张嘴,就十分美好!

(作者:秭归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王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