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屈原文化 > 正文
成为:活态传承非遗文化 “指尖技艺”变“指尖经济”

发布时间:2024-03-29

三峡秭归讯(记者 王小明 通讯员 杨俭)在屈原的出生地——秭归县屈原镇乐平里,有一种传承了2000多年的传统技艺——“三闾刺绣”。曾经,这门传统技艺面临着后继无人、几近失传的窘境。如今,在一位县政协委员的带动和政府的支持下,三闾刺绣从深山走向广阔的市场。

成为,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三闾刺绣,一见倾心,从此每隔一段时间她都要进山,找老师傅学刺绣手艺。

三闾刺绣历史悠久,汉代以前兴起,20世纪70年代这种刺绣工艺逐渐衰落,陷入后继无人的窘境。成为说:“三闾刺绣本来是有100余种针法,目前流传下来的仅有10余种,所以我就不停学习研究,并且来传承这门技艺。”

通过走访非遗传承人,梳理整理这个项目的一些实物、图片、文字资料,成为对这个项目进行了抢救性保护,同时这个项目在2018年被纳入宜昌市级非遗项目。

由于三闾刺绣线条复杂,大件绣品有时需要2个月才能绣完,过于耗时耗力。如何将粗制又繁琐的民间手艺搬上大雅之堂,变成艺术品,实现商品化,成为开始一步步尝试。在全面掌握了“三闾刺绣”技艺之后,成为开始通过网络售卖自己的产品,并在2016年创办了湖北慢工绣艺有限公司,但起初肚兜、荷包等传统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并不高。

成为说:“刚开始我们卖的是比较传统的,就像襻带还有装饰画之类的,可能成本也比较高,受众的人群也不是很多。后来结合本地艾叶,野生艾叶,在品类上也进行了新产品开发,有一些保健的睡眠枕,还有颈椎枕、公文包之类的。”

通过新产品的开发,公司逐渐在市场上打开了销路,也得到了用户的广泛好评。2018年,公司参加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选送的《花开富贵》系列绣品从8万多件参赛商品中脱颖而出,荣获金奖。同年,湖北慢工绣艺有限公司被秭归县委、县政府评为“2018年度十佳成长型市场主体”。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播三闾刺绣这项古老技艺,成为还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向公众展示三闾刺绣的历史、技法、作品等,讲解产品上所绣图案包含的屈原文化内涵,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和游客前来学习、体验“三闾刺绣”技艺,聆听屈原故事、涵养爱国情怀。她还与当地旅游部门合作,开发了一条“三闾刺绣体验之旅”的线路,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亲身感受三闾刺绣的魅力,实地追忆屈原志洁行廉、上下求索的爱国情怀。

成为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创业者、非遗和屈原文化传承人,还是一个热心公益和扶贫济困的志愿者。她在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在成为的推动下,通过带学徒的方式,全县50多名女性掌握了“三闾刺绣”基本手法,利用业余时间制作手工艺品,手工刺绣基地带动2000多名留守妇女实现就业,月均增收2000元以上。自公司成立至今,全县累计有1800多名绣娘通过“三闾刺绣”非遗项目培训,直接或间接提供近500个就业岗位,“指尖技艺”变成了“指尖经济”。

2023年11月8日,“屈子同心驿站”成为委员工作室在三闾刺绣非遗工坊成立。县政协打造成为委员工作室,是为了让成为委员牵头,把非遗技艺方面的政协委员和传承人凝聚在一起,达到辐射秭归区域、做优非遗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良好效果,助力乡村振兴。

成为表示,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她将认真履行委员职责,加大三闾刺绣非遗技艺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开发出丰富多彩的绣艺产品,加强线上线下多形式营销,让三闾刺绣产品“活”起来、“火”起来、“潮”起来,引导更多妇女姐妹学习刺绣技艺,实现居家就业,回收绣艺产品,让她们依靠刺绣技艺实现增收。

(来源:秭归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