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秭归彭家坡村 无人机运橙 修剪队“出山” 2024年03月28日

果农王立成正在橙园里忙着修枝。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金凌云 通讯员 周华山 吴波

3月12日,秭归县归州镇彭家坡村,吒溪河边,漫山橙树被金灿灿的果实压弯枝头。高山上,无人机正在运输刚刚采摘的红橙,而在另外一边旋耕机正为橙树打窝施肥。

春季的彭家坡格外繁忙,既有成熟的红橙采摘,又有伦晚需要修枝施肥,同一个场景里,丰收、春管同时进行。

果农王立成正忙着在橙园里修枝。“橙树的修剪要通风透光、上下分层,修剪后形成伞状,1杆3枝,大枝稀、小枝密、挂果不费力。”一谈起修剪经验,王立成就滔滔不绝。“伦晚4月成熟,花果同枝,剪花为果子留足营养。”满树的伦晚,在他的精心呵护下,饱满鲜艳。

王立成今年已经63岁,家里种有9亩伦晚脐橙,种脐橙已经44年,成为一名“土专家”。

彭家坡村是秭归最早的一批脐橙“亿元村”之一,独特的峡江气候适宜脐橙生长,再加上章文才、邓秀新等教授到秭归为果农传送技术、释疑解惑,带动了当地一批“土专家”的成长。

王立成一边跟农技专家学习,一边总结实践经验并创新。“锯压枝梢头,剪刀做引口,四两拨千斤,枝跟锯子走。”王立成独创了一套自己的修剪方法,让修剪更为轻松省力。

拥有40多年的种植经验,王立成成为当地技术输出的主力,足迹遍布浙江、广西、湖南、江西、四川、重庆,服务其他产区一些种植大户,每年2至3个月时间,每天1000元,包吃包住包路费,仅靠技术服务王立成就能挣8万元。

“村里有大约300人的修剪队,忙完自家的活之后,每年会去湖南、广西、四川等多个柑橘产区进行技术指导。”归州镇公共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周军说,他们人均工价在400元到1000元之间,主要对修剪、嫁接、品种改良等进行建议和示范。

在彭家坡村口处伫立着的巨大标牌上镶嵌着7个大字:“中国脐橙第一村”。村党总支书记李强说,1985年,当时农牧渔业部在北京召开全国优质水果鉴评会,彭家坡村选送的罗脐35号后代果实,居全国橙类第一名,为后来秭归荣获“中国脐橙之乡”称号作出贡献。

2017年,彭家坡村与邓家坡、王家桥脐橙产值均超亿元,成为秭归第一批脐橙“亿元村”。在大家靠卖果挣钱的时候,彭家坡村村民又走在了前头,他们正在靠卖技术挣钱。

李强解释,秭归地处山区,交通、人力成本均较平原地区更高。彭家坡村一共2600余人,其脐橙种植面积为5600亩,无论是面积还是可用劳动力均比不上平原地区。

“脐橙要想突破,就只能从技术和品质上着手。”李强说,每年政府都会开展一系列培训和示范户展示,让村民直面自己种的橙子和优质脐橙的差距,自发改善品质,种植上的“卷”将对技术和品质的高标准刻在农户心里。

目前,全村正在推广疏果间伐,原来种植每亩100株果树,现降低到65株以内,以保证剩下的果树营养充足,果子大小、甜度均为上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