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士夏明翰的故乡位于长江西陵峡北岸归州镇。想来这儿,不依赖高德地图,沿着“天堑变通途”的秭归长江大桥出口向右转弯,穿梭苍翠欲滴的柑橘园后就可便捷到达。
夏明翰烈士纪念馆巍然矗立于归州镇,馆内庄严肃穆,络绎不绝的观众缓步移动,汇成一道无声的河流。
1900年,夏明翰出生于丹桂飘香的秭归县归州镇,祖辈都是清廷高官。夏明翰从小跟祖父生活在一起,祖父思想守旧。从4、5岁起,祖父便开始教授夏明翰四书五经,期望他早登金榜,位极人臣。或许“代沟”“叛逆”使然,夏明翰对锦衣玉食、之乎者也毫无兴趣。12岁时,他跟着全家人回到湖南省衡阳县。妈妈陈云凤学识渊博,跟他讲屈原的《橘颂》、岳飞的《满江红》,历史上的民族英雄、爱国志士,夏明翰饶有兴趣,听得津津有味。从此,夏明翰没有走上那时常规富家子弟的道路,而是选择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1921年,在毛泽东、何叔衡的介绍下,夏明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了党员身份,夏明翰干劲儿更足。他当过教员、带领过示威请愿、搞过农民运动、发动了平江暴动,并创建了湘鄂赣边革命根据地……哪里最艰难,哪里就有夏明翰。虽出身士绅家庭,却从未为革命事业而消停。毛泽东曾称夏明翰,“比《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强多了”。
1928年初,中共中央调夏明翰去湖北省委工作。同年3月18日,夏明翰从汉口准备转移时,叛徒带着反动军警将夏明翰逮捕。
狱中,28岁的夏明翰百感交集,他想到了亲人,想到了妈妈、爱妻、大姐,并用半截铅笔写下了力透纸背的三封家书。“亲爱的妈妈,别难过,别呜咽,别让子规啼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妈妈看后,心肝儿宛如刀割;“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与妻书,寄寓爱妻郑家钧的家信铿锵有力;“人该怎么做,路该怎么走,要有正确的答案。我一生无遗憾,认定了共产主义这个为人类翻身解放创造幸福的真理,就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写给大姐夏明玮的信,夏明翰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信仰。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夏明翰从容不迫,坚贞不屈。就义前,挥笔留下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生命绝唱。
山河无恙,盛世如您所愿;不忘来路,复兴有我担当!走着、想着,我一下误入另一片柑橘园区。笑问客从何处来。正在采摘柑橘的柑农像熟识一样递来“黄金果”请我尝鲜。敌不过盛情,一个个皮薄光滑、橙红靓丽、肉脆汁多、风味浓郁、酸甜可口的柑橘让我肚儿滚圆。我兜里有零钱掏出来支付。他们强行给我塞了回来。“柑橘是我们的‘摇钱树’,我们村的柑橘收入过亿哩!”说话者一脸的幸福和自豪。
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这片土地,一代代“后来人”非常珍惜,非常勤奋,正在这方水土上顽强生长着一种名为“不屈”的动人魂魄,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美丽华章。情景即诗景。我不禁脱口诵到:就义人不见,归州缅雄风;华夏开新宇,犹忆夏明翰!
(作者:秭归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王祎)
【责任编辑 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