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秭归讯(通讯员 马自安 宋俊波)秭归县梅家河乡三掌坪村平均海拔731米,是一个典型的半高山村。近5年来,通过壮大特色产业、盘活村级资产、创新助农直播、深耕联农带农等一系列举措,走出了一条“村企农”三方增收的“混合”通道:同比2021年,全村农户人均增收1500元,增幅23.54%;村集体经济增长14.1万元,增幅44.07%;企业市场主体盈利增收10万元,增幅17.23%。
壮大特色产业,变“被动输血”为“自身造血”。该村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根据不同海拔地段精准布局特色种养产业,科学定位动植物选品,发展“多元化、互补型、可循环”立体产业。种植柑橘、香椿、板栗,发展以种植淫羊藿、百部、当归等中药材的“林下经济”,种植线椒、芋头杆等为主的蔬菜,发展以白花桃、空心李、大五星枇杷为主的小水果,全村圈养生猪,养殖双莲鸡、白山羊、黄牛。通过持续壮大特色种养殖业,全村80%农户已实现“造血”功能,增收效果明显,特色产业成为半高山农民持续增收的“最美常青树”。
盘活村级资产,变“沉睡资产”为“增收资本”。该村针对闲置的“三资”类型,采取“宜租则租、宜改则改、宜合作则合作”的方式,实现资产增值、经营增效。闲置土地从“衰”到“旺”。全村围绕香椿产业,累计流转300亩闲置土地,每年为村集体带来租金收入8万元,新建方田垭及庙包光伏电站300千瓦,年发电收入32万元。闲置资产从“旧”到“用”。三掌坪小学旧楼房出租给“忆乡情”土特产产销专业合作社,年租赁收益5.35万元;建设装机容量162千瓦的村委会屋顶光伏,年收入8万元。通过持续盘活村级资产,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54.1万元,不断壮大的村集体经济成为了全村半高山农民巩固产业、稳定增收的“最稳压舱石”。
创新助农直播,变“乡土山货”为“网络新宠”。该村围绕多品种特色农产品,持续做强助农直播,助力“山货出山、农民增收”。依托“忆乡情”乡土产品加工地优势,充分发挥市场主体“新农阿涛”“80后助农直播”等高流量账户的营销作用,筛选收购“新鲜、优质、无差评”的生态土鸡、土鸡蛋、脆李、豆制品等直播农产品。通过创新“买一送一”“限时秒杀”助农直播,让更多优质山货通过直播走出大山,成为“网络新宠”,实现带货农户户均增收3000多元,让助农直播成为半高山农民“钱袋子”稳定扩容的“最强大舞台”。
深耕联农带农,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取暖”。该村优选“忆乡情”土特产产销专业合作社开展广泛合作,构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稳定合作链条。集中流转42户村民承包地300亩发展香椿种植基地,户均租金年收入1800元;出租三掌坪小学旧楼房开办脱水蔬菜加工厂房,创造就业岗位30多个,年均吸纳务工人员90多人,人均年增收3000多元;“忆乡情”合作社每年免费为30户线椒种植大户提供秧苗5万株,年订单收购线椒4万公斤,兑付给农户8万余元,种植农户年均增收2500元;创造线椒加工岗位10个,务工人均增收3000元。持续深耕联农带农举措,每年为农户带来总收入36.75万元,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良性产业循环和利益链接机制,让联农带农成为全村农民创造价值的“最优超车道”。
(来源:梅家河乡)
【责任编辑 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