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秭归要闻> 正文
借势“泼天流量” 让“秭归鸟”飞得更远

  发布时间:2025-08-27 15:52 人阅读

三峡秭归讯:8月2日,随着刀郎在宜昌演唱会上首唱新歌《秭归鸟》,秭归县瞬间在全国家喻户晓。这首融合屈原文化与现代音乐的作品,不仅登顶各大音乐平台热榜,更让湖北秭归这座千年古城迎来文旅产业的"现象级"爆发。秭归如何接住这千载难逢的泼天流量?又如何把音乐流量和地方经济深度融合?从今天开始,本网将推出系列报道《“秭归鸟”看秭归》,跟踪报道秭归全县上下持续深化《秭归鸟》品牌联动效应,努力让《秭归鸟》的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效经济增量。今天推出第一期《借势“泼天流量” 让“秭归鸟”飞得更远》。

(记者 向小飞)近段时间,秭归县屈原艺术团正抓紧排练“秭归鸟”相关节目。刀郎新歌《秭归鸟》的爆火,点燃了县屈原艺术团的创作灵感。团里将经典情景剧《大端午》重新编排,融入刀郎歌曲《秭归鸟》和更多屈原文化、峡江文化等元素,打造出一个30分钟的全新互动式节目。同时,县屈原艺术团还创作了歌曲《我想去秭归》,并收集整理了6个版本的《我哥回》词谱制作视频,在全县广泛传播。

县文化馆在《馆长开讲啦》栏目中,顺势推出《何为秭归鸟》专题讲座,生动讲述“秭归鸟”传说故事;工作人员在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青滩民俗馆用评书形式讲述《秭归鸟》及《屈原传说》系列故事;编创演出音舞诗《秭归鸟》,由屈原形象大使王群海与舞蹈演员精彩演绎,再现屈幺姑深情呼唤“我哥回”、魂兮归来的场景,并在全县各地开展演出。

接下来,该馆将对创作排练的秭归建东花鼓戏《游县长还乡》和戏曲小品《橘花开》进行打磨,通过传统戏曲与现代手法相结合,融入秭归传统地方特色,为后期常态化演出做准备。

县图书馆通过《馆长开讲啦》栏目,以《一曲秭归鸟,弦歌酹楚魂》为题,全面解析歌曲背后的人文底蕴。

县文物保护中心加强了三峡移民博物馆讲解指导,主动融入“秭归鸟”的相关知识,深度挖掘馆藏文物“太阳鸟金箔片”背后的故事,让游客沉浸式感受秭归文化魅力。

县文旅局在“文旅秭归”公众号推出系列解读文章,发布短视频45个;“文旅秭归”平台发稿130多条,浏览量超460多万,互动30多万次。

下一步,该局将深化文创设计与赛事联动,围绕“秭归鸟”、屈原文化等元素加速开发系列文创产品,并以九月“超三联赛”为契机,策划主题市集、粉丝互动及专属观赛文旅套餐,拉长热度周期,实现热度的有效延续与转化。

除了文旅部门,县文联还组织屈原文化专家学者深入讨论,安排撰写解读“秭归鸟”文章。目前,已在县文联公众号开设专栏“秭归鸟文艺潮”,发表文章13篇,涵盖屈原、女嬃、秭归鸟、青竹等内容的解读文章,唤醒情感记忆与历史记忆,激发文化自信。

县融媒体中心也迅速响应,组织全体新闻采编人员全景式、多角度宣传报道“秭归鸟”。截至目前,在《秭归新闻》中播发广播、电视新闻各7篇;在湖北日报客户端发表推文、短视频54条;在秭归橙子融媒视频号、抖音号发布短视频60个;在“秭归发布”发表推文30篇。其中,短视频总播放量超过605.7万,点赞评论量呈倍数增长。秭归橙子融媒慢直播总曝光量293.54万人次,点赞39.76万次。

下一步,县融媒体中心将继续借助《秭归鸟》的热度,保持高频、高效的宣传态势,提升秭归文化影响力,助推文旅融合发展,提升秭归融媒平台影响力,推出《“秭归鸟”记忆》和《“秭归鸟”看秭归》专栏,全方位、立体式宣传秭归,让“秭归鸟”热度持续攀升,成为秭归又一张靓丽的名片。

另据了解,秭归县积极整合资源,对接各级媒体宣传,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密集报道《秭归鸟》爆火现象、脐橙出圈和《秭归鸟》背后的屈原文化等内容,《宜昌刀郎演唱会秭归脐橙火爆出圈》等5条短视频在湖北日报、“湖北日报三峡新闻”视频号上推出。

(来源:秭归融媒)

【责任编辑 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