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秭归讯: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系统治理,破解资源数据多头管理难题,2025年5月至7月,秭归县林业局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展跨部门深度协作,以“统一标准、共建共享”为目标,全面完成12.15万个小班的林地、草地、湿地管理类型标注工作,推动构建全县自然资源“一张底图、一套数据、一个平台”管理体系。
一、精准落笔“一张图”
通过整合国土“二调”“三调”及年度变更调查成果,叠加林草湿荒普查数据库,采取“双轮驱动”工作法,一是内业精准判读,运用GIS技术交叉比对历史数据,筛选争议图斑;二是外业实地核验,组建联合踏勘组,对山脊线、流域线等重点区域开展现地举证。
历时两个月攻坚,科学划定林地、草地、湿地管理边界,实现全县121518个小班地类“一标一源、权属清晰”。
二、协同管好“一套数”
本次标注工作坚持三大原则:一是法定性,严格对标国土空间规划,杜绝地类交叉重叠;二是延续性,衔接历史调查数据,保留合理演变逻辑;三是实操性,统筹生态保护与乡村发展需求,标注结果可落地、可应用。
通过两部门双向互认、数据直联,首次打通林业与自然资源数据壁垒,形成覆盖全县的动态化、标准化林草湿资源数据库,为执法监督、生态补偿、项目建设提供精准底图支撑。
三、数据赋能“一盘棋”
通过此次标注工作,标注成果已注入县自然资源“智慧云平台”,实现多重效能。规划衔接更畅,助力永久基本农田、生态红线精准落图;资源管护更精,森林督查图斑核查效率提升;民生服务更优,为乡镇土地流转、林业碳汇开发提供“一键可查”数据服务。
下一步,秭归县将持续完善林草湿资源动态监测机制,推动标注成果在森林防火、松材线虫病防控等领域深化应用,让“一张图”真正成为生态保护的“监测眼”和绿色发展的“指挥棒”。
(来源:县林业局)
【责任编辑 吕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