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秭归讯(通讯员 龚晓红 龚群春)云雾缭绕的鄂西山区,山高路险,村落分散。在这片曾因交通闭塞而急救艰难的土地上,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医疗革新正在改写脑卒中患者的命运。近年来,秭归县通过构建“村-镇-县”三级联动救治网络,将脑卒中黄金救治时间从“望山兴叹”变为“分秒必争”。
60分钟内的生命突围
5月5日下午5点,杨林桥镇响水洞村71岁的冯万姣老人如厕时突发言语不清、右侧肢体麻木。家属迅速将其送至村卫生室,村医向长华凭借“FAST口诀”(面瘫、肢体无力、言语障碍、迅速呼救)识别出脑卒中征兆,立即启动应急响应。
转诊指令下达后,镇卫生院CT室同步预热设备,溶栓药物提前备妥,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专家通过远程系统实时待命。30公里的崎岖山路上,救护车疾驰的同时,患者的病情信息已通过卒中救治群实时传递。抵达镇卫生院后,头颅CT检查仅用3分钟即完成,县级专家迅速确认“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在上级医院指导下,溶栓药物于入院后28分钟内注入患者体内。从村卫生室初诊到完成溶栓,全程60分钟,抢在发病4小时黄金窗口期内创造了生命奇迹。
“多抢一分钟,就少一分瘫痪风险!”当冯奶奶颤巍巍抬起右腿时,家属紧握医生的手哽咽道。
三级联动破局山区急救难题
“突围的不仅是救护车,更是一张覆盖全域的医疗网。”秭归县卫健局局长杜承文介绍,当地已构建“村卫生室-基层防治站-核心救治医院”三级防治体系。作为区域卒中救治核心,秭归县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实行溶栓小组24小时待命,近三年将患者入院至开始溶栓时间(DNT)从平均55分钟压缩至40分钟。
目前,全县11所乡镇卫生院实现卒中防治站全覆盖,26名乡镇医师动态追踪高危人群,166名村医完成卒中急救培训。县卒中中心专家郑忠爱表示:“基层静脉溶栓年开展量从2例增至30例,救治效率提升近2倍。”
智慧医疗按下急救“加速键”
在秭归县急救指挥中心的大屏上,转诊车辆定位、患者CT影像、专家诊疗建议实时跳动。杨林桥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张桂林举例:“过去等影像结果需半天,如今村医上传CT数据后,县级专家3分钟内即可远程诊断并制定方案。”
数据显示,脑卒中患者从发病到首诊的时间从3.2小时缩短至1.6小时,急救响应提速50%。“如今老乡一发现口角歪斜、肢体无力,立马拨打120,这才是救命的第一环。”响水洞村医向长华感慨道。
从“翻山越岭求医难”到“村镇县三级联动”,秭归的实践为山区急救提供了新范式。“时间就是大脑,每一分钟都在创造生命价值。”郑忠爱说。这场跨越层峦的生命守护战,不仅改写了患者的命运,更勾勒出基层医疗共富的新图景。
(来源:县卫健局)
【责任编辑 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