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归兴地区扼川鄂咽喉,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秭归是巴归兴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活动区域。1928年6月,秭归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陈家坡支部委员会正式成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秭归的仁人志士勇于求索、敢于斗争、不畏牺牲,谱写了“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壮丽篇章。
秭归革命历史陈列馆
秭归革命历史陈列馆通过梳理秭归党组织发展脉络,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秭归人民进行革命的艰辛探索和光辉历程,彰显了秭归人民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前赴后继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陈列馆内分“湘鄂风云 星火燎原”、“红色沃土 铸就丰碑”、“赤心义胆 浴血奋战”、“前赴后继 薪火相传”、“英烈不朽 永垂青史”5个章节。
“湘鄂风云 星火燎原”主要讲述的是巴归兴革命根据地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中占据的重要历史地位。“红色沃土 铸就丰碑”主要以革命老屋的雕像还原秭归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陈家坡支部委员会开会的场景。“赤心义胆 浴血奋战”陈列了革命先辈们的生活器具和战斗器具。“前赴后继 薪火相传”主要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秭归党组织的活动。“英烈不朽 永垂青史”主要介绍了夏明翰的故事,并列举了秭归籍烈士和牺牲在秭归的214名烈士名录。
现代发展陈列馆
馆内展陈了秭归县15次党代会、19届人代会召开时间,梳理了17位县委书记、24位县长任职时间,经过梳理,充分证明正是在党的领导下,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代接着一代努力,才有了今天秭归的发展变化。馆内选取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秭归发展取得的成就,如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如秭归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这些发展变化都深刻影响着群众的衣食住行。
馆内以泄滩之变缩影秭归县的发展变化。泄滩行政区划按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过多次调整,老集镇也因葛洲坝、三峡大坝建设沉入江底,秭归是三峡坝上库首第一县,为支援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馆内梳理展陈了解放后泄滩发展大事记,如秭归解放后,从土地开始分到户、开始第一次人口普查、第一座木桥建成通车、第一名大学生走出大山、购买第一台拖拉机、第一轮土地承包全面完成等,虽然都是泄滩一个乡镇的发展变化,但折射的是整个秭归的发展变革。
馆内还陈列了唐宋八大家的苏轼、苏辙父子留下的脍炙人口的《牛口见月》等著名篇章及曹秋选等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
泄滩是中国夏橙之乡,秭归是中国脐橙之乡,馆内以时间为序,以长江为轴,梳理了泄滩夏橙发展历程,展现了泄滩人民不怕苦、不怕累的顽强意志。
馆内收集整理了泄滩12大姓氏及其家风家训和感人故事,如曹氏家训,曹秋选的故事,在良好家风家训的影响和感召下,曹秋选的后人投身各行各业,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馆内收集整理了从泄滩走出去的泄滩籍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才、榜样典型人才、优秀企业人才、农业实用人才共计167位。他们心系家乡,支持家乡的发展,表现了浓厚的桑梓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