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秭归头条> 正文
秭归探索破解医疗服务末端难题

  发布时间:2024-08-13 14:48 人阅读

三峡秭归讯(记者 王俊杰 周志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秭归根据自身地理环境,探索出一套新模式,破解医疗服务末端难题。

在磨坪乡,两名家庭医生正在村民宋大伯家做术后随访,一个多月前,宋大伯经历了一场车祸。

磨坪乡升坪村村民宋秀海:“两个摩托车相撞了,磨坪乡卫生院有两个医生来看,她说危急,这个病人在我们这儿治不了,所以就往外运送。”

磨坪乡是离秭归县城最远的乡镇,要是往县医院送,单程就需要3小时,救护车果断将宋大伯送往车程仅需40分钟的两河口镇卫生院,在那里顺利完成了抢救。

两河口镇卫生院副院长王青山:“打开腹腔以后,里面大概有两到三千毫升血,大概在半个小时的准备时间就进了手术室,当时我们县级医院的优质普外教授专家在我们这,刚好给我们支援,我们就迅速让他也加入了抢救团队。”

同为乡镇卫生院,两河口镇卫生院有着更强的救治能力,这是因为两河口镇卫生院承担着秭归县次医疗中心的职责。因为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为打通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2022年10月,我县决定,由县人民医院牵头,在长江南北两岸的归州镇、两河口镇打造两个医疗次中心,在最南、最北、最西南端的三个“口子乡镇”,打造服务末端,形成一个基层医疗救治的新格局。

县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杜承文:“秭归是典型的鄂西山区,地形是一个手掌型。偏远的乡村到县城需要3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医疗资源布局采取了‘一主、两次、三端’这样一个格局。”

秭归按照“一医、一护、一司机、一急救车满配装备”的标准,在两个次医疗中心建设急救站点,配置了远程会诊、腹腔镜、电子胃肠镜、血透等先进设备,并定期派驻县级医院的医生和专家下沉帮扶,两个次中心附近的7个乡镇16万居民得以获得更及时、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县中医医院骨科主治医师吴超武:“临床科室主任下基层教学查房和教学手术,在临床上的带教,提升基层医生的工作能力。”

截至目前,两个次中心已成功挽救1000多名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

(来源:秭归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