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大政协> 正文
王昌同:致富“仙草”送上山 热心助农有“良方”

  发布时间:2023-11-15 16:51

三峡秭归讯(记者 郑涛 通讯员 杨俭 秦洋)秭归县政协委员王昌同是金丰中药材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扎根山区潜心发展中药材,将种植技术教给村民,将风险留给自己,带动周边400多个农户种植中药材增收致富。

11月3日,泄滩乡万家村大垭豁村落村民周宗鸿正在检查中药材吴茱萸的晾晒情况。对于今年的收成,他非常满意:“我前年只卖了5.5公斤,去年卖了55公斤,今年用秤称,我两口袋吴茱萸起码是150公斤差一点,可以卖六七千元,明年就要上万元。”

3年前,周宗鸿种的还是玉米,辛苦不说,经济效益也低,日子只能凑合着过。

海拔1200多米的大垭豁,地理条件差,没有支柱产业。周宗鸿爱人身患疾病,子女在外务工。为了照顾妻子,给子女减轻压力,他辛苦打理着自家田地,但由于没有产业,增收致富“无门”。关键时刻,县政协委员、金丰中药材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昌同经过深入调研,发现泄滩乡高山村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非常有利于中药材生长,于是在2019年向县政协提交了《关于加大对泄滩乡中药材扶持力度的建议》。

2020年,泄滩乡政府联合金丰中药材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大垭豁村落发展中药材吴茱萸。为了支持村民发展,王昌同送种子、送技术、包回收,给村民吃下“定心丸”。周宗鸿当年就种植了5亩吴茱萸。周宗鸿说:“老百姓都得了实惠,都拿到了票子。”

发展中药材产业激发了村民们的致富信心,在吴茱萸生长期间,王昌同又指导村民们套种了低矮的芍药,把株苗间空闲的土地利用起来。

在王昌同的带动下,泄滩乡的中药材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但中药材市场波动较大,价格忽高忽低,种植户面临着低价烂市的风险,早在2013年,王昌同带领周边村民种植中药材黄柏时就摔过一次“大跟头”:“当时2013年种植的时候,我们和老百姓说的是12元/公斤,2014年收获时,市场价只有6元/公斤,最后只能原价收老百姓的货,亏了6万元。”

王昌同从发展中药材产业之初,就坚持“保回收”原则。为了降低风险,同时也为了确保农户最大化受益,2014年投资55万元建成了中药材初加工生产线和药材仓库,进行药材加工储存,按市场走势销售。

如今,王昌同和泄滩乡的万家村、黄家山村等5个村签订了中药材产业发展协议、和300多个脱贫户签订了帮带协议,让农户流转土地得租金、务工就业挣薪金、发展产业得现金。

(来源:秭归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