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秭归讯(记者 王小明)他被亲戚朋友称为不进油盐的“黑脸包公”;他是守着规矩不懂“变通”的“一根筋”。但当群众遭遇危重病情时,他却无数次连夜摆渡救人;当群众落水后,他不顾自身安危3次跳江救人……他就是秭归县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胡权友。今年9月,胡权友入围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第一届“人民满意的海事执法标兵”候选人。
“六亲不认”来执法
10月12日,记者见到了正在水上巡查的胡权友。2005年,胡权友脱下军装换上制服,正式成为一名秭归交通人,次年4月便主动申请到基层海事所锻炼,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水上生涯。
胡权友执法铁面无私。调到县海事局任港航中队长时,一次在巡航中发现一艘船舶偷排生活污水,船主是走得很近的初中同学周某。周某深知偷排污水处罚下限是3万元起步,便找了个无人的机会偷偷在胡权友裤袋里塞了一沓钱,足有3000元:“我这个时候严厉地跟我的同学说,要是我这样通过人情执法、关系执法,我今后的工作怎么去开展?我怎么面对我的工作职责?”
胡权友毫不犹豫立案,后经调查核实,对周某给予了3万元的行政处罚。他还给经营不规范的老家渡船下达过停航通知书。老乡水运砂石偷逃货港费、签证费,也不放过。战友想走后门办理污染接收船舶作业备案,也果断拒绝。
“黑脸包公”也温情
这是发生在2008年6月9日傍晚5点55分的一幕,当时胡权友突然接到电话,称水田坝乡卫生院有1名孕妇难产,需紧急转往县医院。他和同事迅速驾驶海巡艇驶往水田坝,把病人接到船上,短短30分钟就完成了救护车转运——船舶转运——救护车再转运的救助接力。因为这件事,胡权友的电话从不关机,因为不知道哪个电话是救命的求助。他在香溪海事所工作时,夜间应急转运病人达76航次,同时勇救落水群众3人。他还和同事开辟了柑橘免费运、学生免费渡等绿色通道,给骂他的渡船业主送去了船长证书。
军人作风践使命
胡权友无论是在香溪海事所任职员、副所长,在县海事局任港航中队长,还是在县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任副大队长,他始终用军人的作风践行着使命担当。
他负责的辖区水域有5条支流,通航里程长达71公里,17家港埠经营企业,12家航运企业,17处渡口渡船,年通航船舶5000余艘……对这些数据,胡权友随时可以脱口而出,同事们称他是业务过硬的“活电脑”。
让水域更清洁是胡权友一直孜孜以求的工作目标,他和队友们通过“船e行和净小宜”污染物运转处置系统有效衔接,让船舶污染物港岸处置流程清晰可见。
2019年全县取缔“三无”船舶时,胡权友和同事一起协助完成1178艘“三无”船舶上岸拆解;落实“渡口渡船”四方联动安全监管责任时,他参与辖区渡口渡船检查2900余次。
2022年1月,胡权友调离水上基层一线。虽然岗位在县城,但他依旧习惯往基层跑、往水上跑。他说:“这一路走来,说不辛苦那肯定是假的,但是在这22年来,我们整个水域的安全无一起责任事故,我感觉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是值得的。”
(来源:秭归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