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秭归讯(记者 邹媛 王小明)他以强村富民为己任,八年如一日,奋战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第一线;他把脉村情,抓党建、跑项目、夯基础、兴产业,带领村民们走上致富路。他就是湖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宜昌市国资委驻秭归县屈原镇凤凰溪村第一书记周俊。
记者见到周俊时,他正在村民家中拉家常、谈变化,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和实际诉求,并勉励他们要坚定信心,继续努力,共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而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会在他的日常工作中上演。
凤凰溪村地处深山,曾是国家级深度贫困村,很多家庭年收入不足3000元。2015年,市国资委对口帮扶凤凰溪村,时任市国有企业第二监事会专职监事的周俊主动请缨,到这个“峡谷缝里的村庄”担任第一书记。
为尽快掌握村情民意,周俊带领工作队员起早贪黑,2个月时间里,走遍了全村28平方公里的家家户户。
经过这次深入调研走访,周俊发现支部组织力较弱、战斗力不强。他认为,只要把党建活力转化成发展动力,就不愁啃不动脱贫攻坚的“硬骨头”。于是,他从建强战斗堡垒抓起,把村干部及后备力量共10多人送到市国资委举办的培训班学习,发展培养脱贫攻坚“带头人”,村民真正有了主心骨。
以党支部为纽带,大家共谋发展。通过多方研讨论证和村“两委”、村民代表研究商议,凤凰溪村决定把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主攻方向。
村民们听着眼红,可却没人愿意尝试。为打消村民顾虑,周俊带着队员自掏腰包筹资万余元租来土地,建立了4块试验基地。他卷起裤腿下田当劳力,为成立专业合作社东奔西走。当年,玄参喜获丰收,每亩增收4000多元,村民都服了这个第一书记。
2019年,凤凰溪村种植收购中药材鲜货6万多公斤,每个种植户增收约3000至6000元,合作社还将盈利的20%拿出来给社员分红。2020年,通过“党建+卫生室+产业+就业+贫困户+公司”新模式,凤凰溪村不仅脱贫摘帽,还从原来的“空壳村”变成了秭归集体经济“十强村”。
在凤凰溪村成功脱贫摘帽后,乡村振兴工作成为重中之重。周俊认为,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他利用平时的走访、交谈,摸排出威望高、能力强、乡邻认可的能人。2021年6月,在周俊极力邀请下,在宜昌做得红红火火的企业老板乔长军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挑起乡村振兴重担。2021年7月,全市选派新一轮驻村书记,周俊毅然选择留任。
留任后,他和村“两委”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力前行。经过多方协调努力,他们争取了500万元资金,硬化了板眠路、燕袁路,目前9公里长的乐鲁路即将全面提档升级。此外,经村与农户协商租赁农户闲置土地,发展中药材五味子500亩,将为集体经济年创净收入15万元。目前正在思考如何找到乡村振兴新切入点,打造适合自身发展的“乡村振兴业态”。
眼下,凤凰溪村正围绕“屈原”诞生地这一先天优势,坚持文化铸魂,推进屈原文化IP转化,促成屈原老家项目顺利开工。以凤凰溪村乡村振兴腾飞事迹为原型的长江大保护主题电影《桃花鱼》及文旅项目正在推进,通过“文旅+文创”的乡村振兴新模态,助力打造“屈原后花园、最美凤凰溪”。
(来源:秭归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