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秭归讯(记者 郑涛)秭归县凤凰溪水电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屈原老家乐平里,依托凤凰溪流域取水,梯级开发了鲁家河、香日河、凤凰溪、屈原4座电站,电站总装机容量3225千瓦,年均发电量1084万千瓦时。它经历了建站的辉煌,也面临过破产的危机,但最终通过转变思路,实现了绿色高质量发展。
38年前,屈原电站建成,点亮了乐平里的第一盏白炽灯,村民们欢呼雀跃。伴随着水轮机的轰鸣声,乐平里这座小镇告别了用煤油灯照明的年代,迎来了拥有家用电器的时代。
屈原镇凤凰溪村81岁的老人杨先洪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难掩激动:“有了电,我买了村里第一台录音机,大家都来看稀奇,屋里屋外都是来听歌的人。”
小水电的蓬勃发展,扩大了用电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村民黄光杰说:“用电磨磨包谷面,比以前用石磨要快上好多倍,是电解放了我们的双手。”
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屈原镇农村小水电快速发展,如星星之火,很快燎原。
2005年,原属乡镇企业的屈原电站、凤凰溪电站改制为私营企业。 2012年,秭归县凤凰溪水电有限责任公司成立。2015年,全面实施增效扩容改造,公司所属电站均实现自动化运行。从2014年到2017年,年发电量由1007千瓦时发展到1613千瓦时。
然而,一味追求发电量,只注重经济效益,很快就遭到了大自然的反噬。因电站耗水过多,凤凰溪流域在秋冬少雨季节出现了减水、脱水甚至断流现象,严重影响了河流生态。
一边是经济发展,一边是生态保护,当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的时候便无法再逃避。从2017年起,凤凰溪水电有限责任公司开始对生态流量“问题电站”逐一整改。历时一年,完成了以“合法合规性整改、改造生态流量泄放设施、开展生态流量监测、安全隐患消除”为主要内容的小水电清理整改,并实现了生态流量远程自动化监测。
虽然电站的收入减少了,但曾经干涸的小溪又恢复了勃勃生机。2021年,借着绿色小水电创建的契机,公司继续加强生态流量监管,抓好电站标准化建设,推动电站改造升级,并在厂区、生活区栽植景观树和花草,电站从普通企业蜕变成了景观企业,绿色发展蹄疾步稳。
如今的乐平里,一溪绿水,两岸青山,“屈原八景”点缀其间,生态景色清新怡人。进行生态放流后,河流的水生态得到修复,凤凰溪村正凭借着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人文环境,着力打造“最富诗意的乡村”。2021年,吸引游客2000多人,带动了生态观光旅游业的发展。
一江清水绿,两岸产业兴。数据显示,经过整改,凤凰溪流域每年泄放生态水量新增约24万立方米,浇灌茶叶、柑橘等农作物约4000亩。
改造升级的秭归县凤凰溪水电有限责任公司也迎来了自己的稳定发展,2021年公司发电量1600多万千瓦时,年收入524万元,缴纳税金66万元。涅槃重生后,公司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赢。
(来源:秭归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