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秭归讯(记者 郑涛 见习记者 周志愿)长江两岸的河叉支流是长江的“毛细血管”,而一段时期,密集开发的小水电站导致部分支流减流、断流,给万里长江流域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近年来,秭归县完成了106座小水电站整改,实施生态流量泄放,从“只管发电”到让位“生态优先”,保障河湖生态用水,维护长江健康生命。一起来了解秭归如何让涓涓细流奔向长江。
屈原镇凤凰溪流域是长江支流香溪河的二级支流,流域内共有4座水电站,屈原电站就是其中的一座。在这座电站上游近2公里处,取水坝旁的生态流量孔“哗哗”地泄放河水,水流犹如一道瀑布,激流直下,水花四溅,古老的石桥与清澈的河水形成了动静相宜的生态河廊。
现在的生态泄放口是用PVC管,孔口直径为250毫米,每秒泄放0.14立方米,每年泄放63万立方米,可以发74.3万度电,按照0.325元的电价,少收入24万元。在电网尚未覆盖到村、镇之前,凤凰溪流域的4座小水电站曾经是当地山区老百姓用电的主要来源。然而,为了保证发电量,发展经济,这些水电站耗水过多,造成部分河段在秋冬少雨季节出现河流减水、脱水甚至断流现象,严重影响河流生态。
水流量是维持河湖生态系统的保障。秭归县境内有8大水系32条河流,分布着109座农村小水电站。这些小水电站在提供清洁能源的同时,也因下泄生态流量不足、梯级过密等原因,造成了不少河段减流甚至干涸等环境问题。
保障河湖生态流量,事关江河湖泊健康,事关生态文明建设,事关高质量发展,一场小水电清理整改战役在秭归全面打响。
经过电站核查和综合评估,秭归县共109座电站纳入小水电清理整改,其中退出类电站3座、整改类电站106座。对于要求立即退出的电站,全面停产解网并注销审批手续;整改类电站则核定生态流量,安装泄放设施,保障河流生态用水。
凤凰溪水电有限责任公司从2017年开始对生态流量“问题电站”逐一落实整改。目前,电站建设合法合规性问题已整改到位,生态流量泄放设施已完成改造,实现无节制、全天候均匀下泄。为了河流不断流,放足生态流量满足老百姓生产生活,包括灌溉。特别是冬季,电站基本上不发电,满足老百姓蓄水、抽水、灌溉需求。
曾经被水电站拦走的水,重新奔涌在河道上。目前,秭归县106座电站均已核定生态流量基值,采取了4种基本的泄放方式,即生态流量泄放管、坝顶泄放槽、闸门泄放孔及闸门开度限位。
与此同时,秭归县还对小水电站生态流量泄放全面开展了达标改造,在具备监测条件的76座水电站81个站点安装了监控系统,对生态流量泄放实施监控。站点的生态流量监控系统建设确保了水电站的生态流量泄放不间断、不减少,河流的水生态得到了修复。
把生态效益放在首位,小水电站不再为追求更大经济利益与河流争水,而是主动恢复生态、让利于民。
位于秭归县两河口镇锣鼓洞流域的华虹电站也在保证生态流量的同时让利于民,让更多河水浇灌着两岸的四季鲜橙。
万流涌活水,滔滔向大江。一江清水绿,两岸橙花香。茶叶嫩芽青,百姓笑开颜。数据显示,经过整改,秭归每年泄放生态水量新增约4亿立方米,河流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同时浇灌茶叶、柑橘等农作物约1.4万亩,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赢。
(来源:秭归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