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难改变的
除了乡音 就是口味
无论走到哪里
每一种记忆中的食物都是一把
打开乡愁的钥匙
《楚辞》里藏着中国古代第一食单,至少目前没有比它更早的了。
具体到篇目,在《招魂》和《大招》两首诗里。有人说《招魂》为屈原所写,招楚怀王之魂,有人说为宋玉所作,招屈原之魂;而《大招》写于《招魂》之后,为景差或宋玉所写,招屈原之魂。也有人认为两诗均为屈原所写,一个是野外的招魂仪式,一个是宫廷内的招魂仪式。原本想称其为“屈原的菜单”,因种种争议终无定论,只好作罢,但其亘古第一的位置,应是无疑的。《诗经》虽也涉及吃的描写,如《采薇》《羔羊》《鱼丽》《南有嘉鱼》等篇章,零星半点,吃什么怎么吃,不明所以。将宫廷盛宴用优美的诗歌大段描写出来,摆放在读者面前,岂今只有《楚辞》,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古代第一食单。
为了吸引走远的魂魄快快回到家乡来,作者在《招魂》中极言四方之恶和家乡的宫室器物之美,山川人物之美,音乐饮食之美。《大招》的诗歌形式与《招魂》大同小异,关于饮食的描写与《招魂》略有不同。两首诗歌创作时间应相隔不远,或者干脆就是为同一人招魂,只不过招魂仪式的时间和场所不一样,所以创作了不一样的祭词。所以我以为,将《招魂》和《大招》的内容放到一起,才是一份完整的第一食单。
古时候《随园食单》之类写食的书很少,不像今天,美食书有泛滥之势。两诗详细描述的楚国宫廷盛宴便显得尤为珍贵和重要,从一个侧面为后人了解两千多年前的楚地饮食文化、楚人的生活细节提供了直接证据。
这么震撼的事,先看看菜单的原貌,为了表示尊重,将其原文照录于此: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室家遂宗,食多方些。
稻粢穱麦,挐黄粱些。
大苦咸酸,辛甘行些。
肥牛之腱,臑若芳些。
和酸若苦,陈吴羹些。
胹鳖炮羔,有柘浆些。
鹄酸臇凫,煎鸿鸧些。
露鸡臛蠵,厉而不爽些。
粔籹蜜饵,有餦餭些。
瑶浆蜜勺,实羽觞些。
挫糟冻饮,酎清凉些。
华酌既陈,有琼浆些。
归反故室,敬而无妨些。
——选自《招魂》
五谷六仞,设菰粱只。
鼎臑盈望,和致芳只。
内鸧鸽鹄,味豺羹只。
魂乎归来!恣所尝只。
鲜蠵甘鸡,和楚酪只。
醢豚苦狗,脍苴蒪只。
吴酸蒿蒌,不沾薄只。
魂兮归来!恣所择只。
炙鸹烝凫,煔鹑敶只。
煎鰿膗雀,遽爽存只。
魂乎归来!丽以先只。
四酎并孰,不涩嗌只。
清馨冻饮,不歠役只。
吴醴白蘖,和楚沥只。
魂乎归来!不遽惕只
——选自《大招》
饮木兰之坠露,餐秋菊之落英,以琼枝为粮,以桂酒椒浆为饮,在屈原心中,这就是食物最美的样子。所食所饮,皆非凡品。但以上诗句中所陈述的,可谓荤素搭配、营养全面、色香味俱为上品,蒸煮煎烤烧,烹调手段齐全,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息。
从字面看,诗中盛宴丰富精致,美味至极,但须将其一字一句还原成凡俗之人认识的食物,才能欣赏其美,想象其味。
楚地饮食,讲究五味调和。苦,咸,酸,辣,甜,各有用途。其中的苦,有人认为是豆豉,有人认为是用动物苦胆做成的酱。酸,专指醋,也指腌制酸菜。醋在中国的酿造历史悠久,大约三千多年,楚国宫廷以醋为调料,在情理之中。辣,取自什么调料呢?有人将《离骚》中的胡理解为大蒜,大蒜又名葫。但也有史料记载大蒜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辣椒产自拉美,明朝末年才传入中国。楚辞中辣味的调料,大约就是生姜和水蓼了,生姜原产中国,饮食中应用广泛。古时典籍记载,水蓼因辛辣,做荤菜时切碎了放入其中,以其辣味去腥,在楚辞中也有呈现。现在有了辣椒,蓼草已沦为野草。五种味道,各施其政,古楚美食,五味俱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自从有了中国古代第一食单的理念,秭归人开始据此打造“屈原家宴”,在专家学者眼里,从这份食单里脱胎屈原家宴,似有不可,因为这份食单来自楚国宫廷,屈原写它可以,当年的屈原家如吃这样的菜肴,有谮越之嫌。古人的衣食住行,都有阶层等级之分。屈原家宴,不是楚国宫廷宴。历史远去,今人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挖掘楚地饮食文化,从第一食单这角冰山,一窥古楚美食堂奥。诗中的很多食材消失了,也有很多食材已进入寻常百姓餐桌,在当今普通得唾手可得,各种烹饪方法也已不是深宫秘法,在神州大地普遍流传,在传统的基础上钻研发展,将屈原诗中的美食,变成屈原家宴,在新的时代也算在情理之中。让更多的人吃到楚地美食,了解屈原的家乡,是弘扬楚文化的责任所在。
秭归有自己的物产,也有自己的饮食风格,秭归是屈原的老家,楚文化发祥地之一,中国古代第一食单与秭归有着紧密的关系,所以,秭归应该有挑战中国八大菜系的底气。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附:屈原家宴楚菜名宴展菜品
一、冷菜
主碟:家国情怀
有国才有家,拼盘取材于秭归柑橘枝熏制的各种腊货,切片摆盘成一幅屈原故里山水画,在品尝地道秭归腊味的同时,联想到屈原对家乡和祖国的眷恋。
六围碟:屈乡三品
古代楚人喜用元藿、红蓼调味,现今秭归人喜用木姜子、橙皮、芋头秆儿调味,故而形成屈乡三品,亦称屈乡调味三宝。小盘中菜品绿、橙、红三色,勾人食欲。
香溪银鱼
香溪孕育了美丽的昭君姑娘,留下了桃花鱼的神奇传说。三峡大坝蓄水后,香溪与长江融为一体,涓涓溪流变为山间碧波万顷,碧水中生出洁白的银鱼,密集成群。银鱼营养丰富,气味香浓,口感细嫩。
泗溪笋尖
泗溪生竹,一百多种竹子,铺满山涧沟谷,翠绿成一片海,有“三峡竹海”之美誉,四方游客争往游观。山泉涵养、山风调理、自然生长,泗溪竹笋味美。
桃叶橙皮
桃叶橙产自屈原诞生地屈原镇,曾是国宴专供水果,上世纪七十年代,曾有过部队派兵守护、专船专车直运中南海的特殊礼遇。其皮薄脆,芳香甜美。
九畹腊兔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兔肉来自屈原开坛讲学之地九畹溪,柑橘树枝叶熏制,色泽褐红油亮、肉质干结细嫩、香味浓郁。
椒味河虾
高峡平湖在秭归,长江及其支流盛产河虾,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椒味河虾外酥里嫩、椒味尖香,是补充蛋白质和钙质的上选。
二、热菜
古法炮羊
“胹鳖炮羔,有柘浆些。”《招魂》中记载了火烤羊羔之法。炮,是楚人先祖在没有炊具的远古,用黄泥树叶等裹住食物,放在火中烧熟的烹调方法。古法炮羊,师古而不泥古,选取上等山羊,融合现代烹调技艺,再现楚国名菜风采。
椒浆胹鳖
胹,炖,煮烂的意思。在楚辞《招魂》中,鳖的做法就是清炖成肉羹。屈原家宴取大塘鳖,配以木姜子、青花椒、自制酱料,比清炖之法更香浓,是滋阴凉血润燥之佳品。
鲟回故里
相传屈原投江后,一条大鱼受屈原忠贞爱国精神的感召,溯流而上,将屈原从洞庭湖驮回了家乡秭归屈原沱,龙王听说后甚为感动,赐神鱼在奉节与南津关一带休养巡游,这就是“神鱼”的传说。传说中的神鱼就是现今的鲟鱼,这道菜主要表现屈乡人民对屈原的缅怀之情。
大夫桂鱼
屈原在其诗歌作品中不仅抒发了他的爱国情怀,对家乡美食的描写也散落在他的25篇作品中,他多次写到香料桂、桂木,在诗人心中,以桂命名的,都是美好的。以大夫命名桂鱼佳肴,也因屈原喜桂。
橙香腱盅
“肥牛之腱,臑若芳些。”肥牛味道鲜美,其筋腱更美,将其煮得烂熟,配以香草杜若去除腥气,味道香醇。屈原家宴将香醇的牛腱装在散发着清香的橙盅里,香糯的筋腱濡染上橙子的芬芳,橘之精神与楚国传统饮食文化合于一盅,一盅食尽楚文化之精髓。
屈家茶雉
“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语出屈原作品《天问》,意思是 彭铿烹调鲜美的野鸡献祭给天帝,天帝何以接受他的祭飨?屈原在《天问》中两问此事,可见这道菜在屈原心中有着相当高的地位。屈家茶雉用正宗散养土鸡,烹调时配以秭归名茶九畹丝绵茶,茶香入味,鸡肉嫩滑,是一道极富特色的故里菜品。
三、汤
鹿肉大羹
《战国策》有云:“荆有云梦,犀兕麋鹿盈之。”楚地自古产鹿,而且遍地都是。鹿的全身都是宝,虽然楚辞中没有直接写到鹿肉汤,但提到炖菜却不少,鳖、龟、鱼等荤菜皆可炖煮。大羹又称“太羹”,在《礼记·乐记》和《左传》中都有相关记载,但比其他汤类都要高级,是古人敬奉祖先的食物。大羹为清汤,不调五味,全靠自然本色,温和文雅,看似没有味道却饱含万种味道,体现无为而无所不为的最高饮食境界。
四、点心
脐橙香饼
玫瑰的香味让人联想到女性美丽的脸庞,橙香天然就能勾人食欲,让人想到的总是美食。古代的橘,是橘柑柚橙的总称。秭归四季产橙,秭归人的生活处处有橙。屈原两千多年前写《橘颂》,从花到叶到果,从树的形态到树的禀性,赞美家乡柑橘,秭归人则将橙子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延伸出一条丰富的产业链,脐橙香饼散发着橙子的芬芳,在香味中回味历史,领悟橘的精神。
玉米酒糕
过大年,秭归山里人必用玉米做醪糟,成熟的醪糟呈金黄色,酒香扑鼻,入口粘糯。正月初一清晨新年出行,全家人换上新衣服,早餐一人煮一碗玉米醪糟,碗里卧一个荷包蛋,香甜可口。玉米酒糕在传统美食的基础上升华,将醪糟做成了漂亮的糕点,保留传统美食色味的基础上,赋予它与时俱进的造型。
蜜饵荞粑
“粔籹蜜饵,有餦餭些。”语出《招魂》,“折琼枝以为馐兮,精琼靡以为粻”语出《离骚》。讲楚人用大米、黍米等,加上蜂蜜或麦芽糖,做成各种糕点。秭归人善做各种粑粑,荞麦粑即其中之一。现代人提倡健康饮食,荞麦粑粑大受欢迎,蒸或油煎,吃时佐以蜂蜜。也是楚地流传了两千多年的美食。
菰米饭团
菰是古老的禾本植物,所结菰米,又叫雕胡米。与粳稻、稷米、麦子、小米、豆类合称六谷,唐朝以前仍是主粮。“五谷六仞,设菰梁只。”粮食很多,但数菰米做饭可口,是楚人吃菰米饭的记载。屈原家宴做菰米饭团,意在让现代人品尝楚人先祖的饭食,体验舌尖上的楚人楚味。
清白箬粽
“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生清白,半世熬煎。”流传在屈原故里民间的《粽子歌》表面上唱的是粽子的形状、材质、颜色和蒸煮的过程,其实是对屈原的生动写照:性格有棱有角,为民有心有肝,人品一身洁白,人生半世熬煎。包粽子,吃粽子,是秭归流传千年的端午习俗,以此纪念屈原。
莱菔脆饺
记忆中的老归州,每到冬天,新鲜的萝卜和芫荽上市了,总有几个老妈妈在街头支起小油锅炸萝卜饺子。萝卜又名莱菔,此名显得古意盎然,它最早出现于《诗经》,是一门古老的蔬菜,不仅有很高的食用价值,也是一味很好的中药。炸萝卜饺子一般选用红皮萝卜,刨成红红白白的细丝,拌上翠绿的芫荽末,在特制的半月形状的鏊子里放上萝卜丝,淋上稀稀的面浆,放入油锅中炸到金黄。半透明的金黄饺子,泛着油光,隐现着红红绿绿,咬一口,外酥里嫩,满口生香,细嚼竟有点肉的味道。萝卜饺子香满街的时候,冬天就来了。这是许多老归州人无法磨灭的记忆。冷风中两个热乎乎的萝卜饺子下肚,一天都暖和。萝卜饺子,是记录乡愁的美食,也是宜昌十大名小吃。
五、酒水饮料
琼酒瑶浆
在屈原的作品中,到处都有酒的影子。“众人皆醉我独醒”,写的是时世,也是酒量。楚人不仅善酿酒饮酒,喝酒还很讲究。酒的种类丰富,有浊酒,有四酿四沥的清酒,还有加料的桂酒,加蜂蜜的蜜酒,各种酒加在一起调制的酒。有专用的饮酒器具,酒樽、酒斗、鸟形杯,楚国人还制造了最早的青铜冰酒器具,用于夏天喝冰酒。所展示酒品以本地酒为主。
文章节选自秦晓梅《味道与记忆》上编·味道之《中国古代第一食单》
作者简介
秦晓梅,笔名梅子,湖北秭归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主创散文,有作品见于《美文》《散文》《散文百家》《长江文艺》《芳草》《少年文艺》《奔流》《朔方》等杂志,曾出版散文集《飞翔的姿势》《我的梦树开满了花》两部。
(来源:秭归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