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站专题> 屈原文化> 屈原文化> 屈原文化·传播> 正文
屈原精神永不朽 文化传承自有人

  发布时间:2021-08-23 15:54

三峡秭归讯(记者 周陶丹宇 见习记者 周志愿)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在汨罗河江畔的沉江之举,留给人们万世悲怆,也让端午节成为了一个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熟悉他的名字,但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懂得他呢?郑承志是国家非遗项目“屈原传说”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是一个懂屈原、爱屈原的人。长期以来,他通过屈原的诗与人生解读屈原,寻中国文脉之根,觅爱国精神之魂。今天,让我们走近郑承志,感受他与屈原之间难解的情缘。

今年52岁的郑承志是地地道道的秭归人,除了是县委党校研究员外,更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屈原传说”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秭归民俗文化专家。

郑承志对自己传承屈原文化的工作始终怀着一份敬畏之心,屈原文化已经融入了他的日常生活,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父亲遗留给我的这座老房子没有把它处理掉,而是简单装修一下,命名叫橘圃。橘是屈原的橘颂,圃就是苗圃,培育人才的,而在里面的每一个房间,我都命了名,比如厨室叫丹阳……”

郑承志介绍,他的父亲郑邦清是秭归民俗专家,给他取名“承志”,寄托着父亲的初心和使命,在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自己从小便与屈原结下了“情意结”:“我与屈原的结缘,从我出生就开始了。我父亲为我命名叫‘承志’,当然很重要的一个就是屈原文化的传承。秭归人、屈原故里人,不传承屈原文化说不过去呀。”

郑承志说,坚定传承的决心是因为父亲。2004年,父亲就在新县城茅坪主持了第二届端午祭祀。2005年,又作为屈原故里文化使者,前往岳阳参加屈原祭祀活动。不幸的是,回来后没多久,被查出肝硬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父亲决定将衣钵传承给自己:“我父亲身患晚期肝癌,这一年的端午节我接到通知,让我代替我父亲主持祭祀仪式。父亲不放心,说这样吧,你把祭文诵读一遍我听一听。当时在病房里,我压低了声音,怕影响到其他的病人。我父亲不满意,他说你这样不行啊,于是他饱含深情,几乎是生命的绝唱。”

2006年,郑承志毅然接棒父亲的工作,连续十多年主持了端午祭祀屈原(龙舟)仪式,2012年策划并主持了北京端午文化节龙舟入水祭祀仪式,2017年应邀赴台湾彰化参加“屈原文化节”并担任献礼官,还多次应邀赴重庆等地策划或主持祭祀屈原仪式。郑承志说,把屈原抽象的形象和生命中具体的人联结起来,会让情感更加真挚:“在祭祀的过程中啊,我经常会流泪,我想到的是如果父亲还健在,主持祭祀仪式的,可能是他,不是我!我在祭祀屈原的同时,又何尝不是在祭祀我的父亲呢?实际上,在很多秭归人甚至中华儿女看来屈原不就是我们的亲人、我们的祖先吗?”

“端午节是我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提起屈原,很多人都只知道划龙舟、包粽子,其实远不止这些。”郑承志遗憾地表示,知道屈原的人多,但真正了解屈原的人并不多:“屈原,中国第一个伟大爱国主义诗人。端午起源之一,世界文化名人,他是我们的老乡,是我们的家人。而且屈原本身风流倜傥,他能够辨识200多种植物,他还是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改革家、外交家。从作家来说,他第一个以民歌的题材进行创作,让人民变成诗歌的创作主体和消费主体,诗歌不再是贵族的,而是人民的,那么人民当然就喜爱他了。另外就是大量使用对话体,他写诗,就好像我们在交流、在对话,多么活泼可爱呀。”

作为屈原的后人,郑承志对屈原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了郑承志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我对屈原文化的传承主要包括,从自身做起,你得有货,从哪里来,向书本学习,向民间学习,向同行去学习。大量读书,大量走访,大量去交流,这样不断丰富自己,才有传承的基础。第二个就是带徒弟,作为传承人嘛,一定要代代相传,薪火相传,第三个就是传播,通过各个媒体,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以及我们秭归电视台这一些媒体去传播。”

2016年,作为中国地质大学的特聘教授,郑承志在学校开了选修课程《传奇中国节》。其中,关于端午节的课程就有8个课时。

不仅如此,郑承志每年还在屈原祠义务讲解几十次。同时,面向景区的讲解员、老师等有志于传承屈原文化的人举办义务培训班,并进入中小学义务授课,为学校捐赠各类书籍。

7月8日,宜昌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集体学习,听取了郑承志关于“传承屈原文化”的专题报告。宜昌市委书记王立强调,屈原文化是老祖宗留下的世界级遗产,在国际国内都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要把传承发展屈原文化作为城市品牌战略来抓,认真梳理宜昌历史文脉,以屈原文化的突破性发展带动昭君文化、巴楚文化、长江文化、嫘祖文化等文化形态百花齐放、绽放光芒。

郑承志说:“我感觉秭归传承屈原文化的春天来了,王立书记把屈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放到了更高的高度,现在有重视、有政策、有平台。既有官方的也有民间的,这样多方融合来发展,才能够真正把屈原文化传承好。”

(来源:秭归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