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秭归讯:《党史天天读》今天来了解“双百”方针。
“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1956年4月党中央在讨论十大关系的过程中,确定的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和文化事业的重要指导方针。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正式宣布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党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指导方针。
这个方针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当时,一方面,我国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党和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事业。但是,另一方面,在科学文化领域内仍然存在着某些“左”的思想影响,在学术、文化和艺术问题上动辄打棍子、扣帽子的情况时有发生。针对这种情况,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讨论十大关系的过程中,提出要把政治思想问题同学术、艺术和技术性质的问题区分开来。为了发展文化和科学,要贯彻毛泽东过去吸收党内意见分别提过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
“双百”方针的提出,反映了繁荣文化艺术、发展科学技术的时代要求,反映了当时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团结、社会进步的国家形象,反映了党中央和毛泽东的一种信心。一经提出,立即在知识界引起强烈反响,使学术文化事业出现了生气勃勃的发展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