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秭归讯(记者 向晓飞 见习记者 周志愿 通讯员 付华)8月14日,在央视播出的《典籍里的中国》中,屈原穿越时空,称赞家乡“风景甚美”。诗里画里,屈原故里。近些年来,秭归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努力打造长江三峡文化旅游核心区,全力建设全国文化旅游名县,让屈原的家乡成为世人向往的地方。
两千三百多年前,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诗作中不仅深情赞美家乡的自然山水和民俗风情,还激情讴歌屈乡人民拼搏奋进的精神品质。忧国忧民、爱国爱乡的家国情怀在他的皇皇巨著中多有体现,这深深影响和启迪着后人,让家国情怀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
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谭家斌说,屈原是中国第一个伟大爱国诗人,他既热爱自己的国家,也热爱自己的家乡。他为故乡秭归留下的千古名篇《橘颂》,成就了“中国脐橙之乡”;屈原开创的“楚辞”,成就了“中国诗歌之乡”。特别是屈原“独立不迁”“深固难徙”的爱国情感、“横而不流”“秉德无私”的高尚品质、“梗其有理”“上下求索”的拼搏精神、“九死不悔”“廉洁正直”的坚毅志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屈乡儿女不断奋勇前行。
风景甚美的秭归如今已是著名的“中国脐橙之乡”“中国龙舟之乡”“中国诗歌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这里旅游资源十分富集,集山、水、峡、坝于一体,举世无双的三峡水电工程、高峡平湖风景、屈原文化名人等世界级的文化旅游资源,更使秭归锦上添花,极富吸引力,中外游客纷至沓来。现代化的移民新城,青春亮丽,璀璨夺目;庄严雄伟的屈原祠,千古流芳,世人景仰;昭君出塞的香溪河,潺潺流淌,香飘万里;生态古朴的三峡竹海,山峦叠翠,赏心悦目;幽静奇特的九畹溪,惊险绝伦,激情四射;葱茏翠绿的凤凰山,青砖古道,古色古香;碧波荡漾的高峡平湖,风光旖旎,心旷神怡。三峡工程建成蓄水后,横穿秭归64公里的雄奇西陵峡,形成7大湖汊伸展于全县腹地,408公里的平湖岸线犹如一条柔美的玉带缠绵于秀丽的山水之间,一步一景,步移景异。
风景甚美的秭归有着底蕴深厚的人文之美。举世闻名的屈原文化、享誉世界的端午文化、舍家为国的移民文化、荡气回肠的峡江文化、兼容并包的巴楚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相互激荡。在这里诞生了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走出了民族和平使者王昭君,哺育了革命先驱夏明翰,养育了铁路巨擘杜镇远。屈原故里端午习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世界龙舟运动从这里起源,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办骚坛等古老习俗至今仍在这里保留。在这里出土了7000多年前的太阳神石刻。
近年来,秭归坚持屈原文化引领、多业态融合发展,紧紧围绕“屈原故里 诗里画里”旅游主题形象定位,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产品,加大宣传营销,多渠道拓展市场,文化旅游的美誉度和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
“十三五”期间,全县年接待游客量及市场占有率持续增长。2018年以来,秭归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屈原故里非遗之旅”“屈原故里脐橙四季采摘游线路”“到秭归看大坝游三峡拜屈原自驾游线路”分别入选国家级经典精品旅游线路。2020年,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秭归县多措并举加快文旅产业疫后恢复重振,全县A级景区游客接待量达119万人次,恢复到2019年的85%。
风景甚美的秭归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通达性。三峡翻坝高速公路直达县城;348国道和255省道穿境而过;秭归长江大桥和香溪河大桥建成通车,南连沪渝,北接沪蓉,有效串连了神农架、昭君故里、武陵山、张家界等景区景点,促进了鄂西地区旅游和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秭归县城距三峡大坝仅1公里,距宜昌城区仅半小时车程,是连接三峡、神农架的重要节点。随着三峡五级船闸限制大型游轮过闸,秭归着力打造长江三峡秭归旅游母港,使水陆交通无缝对接,成为长江三峡旅游的起始港和终点港。秭归已建成三峡大坝旅游区秭归换乘中心,游客可直接从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换乘至三峡大坝游览。
风景甚美的秭归文旅发展正当时。自2016年被纳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以来,秭归坚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以文促旅,以旅扬文,以文化资源为内核,打造精品旅游景区,让文化更富活力、旅游更富魅力。
《典籍里的中国》屈原点赞家乡风景甚美,激励着秭归要不断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秭归将坚持“自然山水赋灵魂、文物保护成景点、非遗项目进景区、活动赛事聚人气” 的发展思路,打造全域、全业、全景、全时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做好融合文章,加快文旅产业发展,着力打造长江三峡文化旅游核心区和全国文化旅游名县。
(来源:秭归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