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秭归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秭归县一批个人和集体先后被国家、省、市、县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为充分发挥这些先进典型的榜样作用,引导和激励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向他们看齐,坚定信念、对党忠诚,履职尽责、奋发有为,本网从今天起对他们的先进事迹进行刊发。今天推出第一期:《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王华君:带领广大进城党员和农民工创造美好生活》。
(记者 郑涛)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秭归县在宜农民工服务中心党委书记王华君,被称为“流动党员的老大哥”“红色义工”。10年来,他引导进城务工、创业流动党员和务工人员凝心聚力跟党走,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趁着午休时间,王华君来到工地,与农民工兄弟们一起分享这次去北京的见闻和心得。
在宜农民工向元华说:“听了王书记的讲课以后,作为农民工,深刻感受到了党的温暖。我本人也在向党组织靠拢,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对王华君来说,回到秭归后最好的奖励就是收到了149名在宜农民工递交的入党申请书。这个特殊的大家庭人气越来越旺了,拥有了859名流动党员和4.2万名秭归籍农民工。然而8年前,王华君面临的是连民主生活会都开不起来的情况。他觉得,先要从感情出发,让分散的党员建立起对组织的信赖。
刘桂林是茅坪镇在宜流动党员,她的丈夫永远忘不了,2017年5月,刘桂林在医院生孩子时,突发羊水栓塞,生命危在旦夕,急需大量B型血小板救命。王书记知道这个消息后,组织流动支部的党员们到血站去献血。当时,宜昌很多热心市民都投入到对刘桂林的抢救之中。短短两天内,就有近百名农民工党员从宜昌各区赶到医院为刘桂林献血,及时挽救了她的生命。
屈原镇的杜永继,2015年以前在上海打工。王华君在一次下乡活动中,遇到了杜永继的母亲。当时就跟王书记说,儿子在外面打工,跟媳妇两地分居,有可能要离婚,另外在外地发展也不是很好,看王书记能不能把儿子带回来。当晚,王华君等几个班子成员和杜永继谈到半夜。在党组织的劝说下,杜永继回到了宜昌创业。企业成立之初,没有场地,没有市场,没有客户,都是在流动党组织的帮助下,帮助找场地,带队下乡找客户,联系业务。2019年,杜永继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农民工群体的组成很多元,思想组织工作不好做。谭复红是今年新发展的新党员。1993年他就外出闯荡,挣到钱之后思想和行为发生了变化:“在那段时间,花天酒地似天堂、麻将桌上是战场、歌厅酒吧更疯狂、人生价值渺茫茫,不懂得什么叫做信仰,也没有人生的价值观。”后来,王华君找到了他,常常和他促膝长谈,帮助他确立正确的方向。谭复红说,通过对他的引导和教育,让他真正体会到什么叫“跟着蜜蜂采花朵,跟着苍蝇找厕所”的道理。现在他跟着组织经常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现在的奉献比他以前挣钱还要快乐。
许多秭归务工人员在外发展得很好,有心反哺家乡。王华君和同事们发起了“家乡行”活动,第一次就募集到27名党员的善款1.9万元,而后,连着7年,善款越积越多。共动员流动党员和企业家帮扶家乡孤寡老人和困难老党员70多万元,帮扶山区贫困大学生273人,捐资助学80多万元。
就是这一件件实事积累起来,流动党员之家的凝聚力越来越强,“有问题找流动党支部”已成为秭归在宜务工人员的共识。
(来源:秭归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