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秭归概况> 乡镇风采> 正文
梅家河乡

  发布时间:2021-06-24 11:22

红梅园林小镇—梅家河乡

梅家河乡地处秭归县西南边陲,位于东经110°26′至110°32′,北纬30°51′至30°58′,东与沙镇溪、两河口镇接壤,南与磨坪乡、两河口镇交界,西与巴东县毗邻,北与沙镇溪隔河相望,全乡最高海拔1640米,最低海拔153米。集镇位于长江南岸的鲁家湾村,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该乡是著名的“板栗之乡”“早红脐橙之乡”,民间文化遗产丰富,拥有全县唯一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传承保护基地。

梅家河乡成立较晚,1987年10月两河口区分设为两河口镇、梅家河乡,梅家河乡由原两河口区的京丈乡、青坪乡、谭家乡、营盘乡中的龙王山村和梅家湾村而组成。2001年10月调整合并为13个行政村,78个村民小组。截至2020年,全乡人口6597户17466人。2020年完成一般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3.9万元,烟叶税目标税收95.4万,实际完成110.68万元,占任务数的116%,农商行存款余额达3.6亿元。

全乡国土面积101.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49.7公顷,水域136公顷,林地6342.63公顷。森林覆盖率75%,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乡镇。主要植物以人工植被和天然次生植被为主,经济林以柑橘、茶树、板栗、核桃为主。主要动物哺乳纲有野猪、獐、果子狸、猴、野兔等;鸟纲常见的有野鸡、麻雀、画眉、布谷鸟、燕、杜鹃、猫头鹰等50余种;鱼纲常见的有青、草、鲫、鳗、鲤等。

该乡地处大巴山余脉,境内河流主要有龟坪河、梅家河、青干河,梅家河横贯境内将其一分为二,沿河谷向两边逐渐升高。东西长10千米,南北宽13千米,高低山海拔悬殊大,最低海拔属京丈坪村153米,最高海拔陈家埫村的扇子坝1640米。该乡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夏季最高气温41℃,冬季平均气温8℃。年均降雨量1439mm,全年无霜期300天左右。观音堂电站和黄岩电站是梅家河乡现存最大的两个电站,观音堂电站装机容量18000KW,位于梅家河乡尤家湾村,年发电量4741万KWH;黄岩电站位于龟坪河村境内清港河流域中游,电站装机8000KWP,年发电量2000万KWH。

【村镇建设】梅家河乡集镇始建于70年代,现有2202人。聚焦“红梅园林小镇”定位,突出“建强功能、优化环境、提升形象、聚集人气”理念,建成龙坛新村居民点,拓展集镇骨架,扩大集镇容量,优化功能布局,抢抓棚改机遇进行房屋改造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改扩建停车场3处,新建文体广场4处,新建公厕2座,改造公厕1座,实现集镇道路黑化,集镇商铺统一标识,建成集镇环形路,新建污水处理厂1座。

乡政府、卫生院、学校、派出所、供电所、福利院、农商行等单位阵地建设不断完善,建有道路交通劝导站一个,配置消防车一台。13个村党群服务中心阵地建设及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全部完成更新。同时集镇共设置机动车停车场5处;北侧建有梅家河集镇水厂,骨干水源项目开工建设,已落实智能水表入户工程3650户,安全饮水达到全覆盖。

集镇共有三条道路:团结路、红梅路、龙潭路,红梅公路从集镇内部穿过,团结路与其相连,且为尽端路,龙潭路与红梅路相连。

【交通状况】交通路网建设不断健全,内外循环道路相继贯通,S481贯穿全乡,域内公路总里程达346余公里,其中硬化公路近280公里,与相邻乡镇和巴东县实现了通县、省道,乡内实现村村水泥路、组组通公路目标。

【社会事业】全乡现有初中1所、小学1所、幼儿园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升初比例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9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乡内卫生院1个,设有外科、内科、妇科、儿科、中医理疗科等职能科室,开放床位50张。村卫生室13个。2020年底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8167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3002人。

乡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有独立办公、活动业务用房,总面积600多平方米,内设有多功能厅、电子阅览室(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点)、图书借阅室等。各村建起功能较为完备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六有”目标。全乡“村村响” 工程安装接收终端90处,实现全覆盖。光纤入户达3400户,“四务通”网络累计达1300户,平安乡村建设150户。

【特色产业】围绕“三色梅家河、生态新农庄”产业发展定位,持续打造以红色为主题的早红脐橙、宜红茶叶、香梅板栗、红油香椿、海峰红糖等朝阳产业;以黄色为主题的烟叶、核桃、贡柚、黄桃等支柱产业;以绿色为主题的甜妹西瓜、黑娃葡萄、脱水蔬菜、中药材、小水果、生态年猪、生态土鸡以及清洁能源等优势产业。全力倡导清洁能源使用,建设户用沼气池1800口、小型沼气工程22口,建成光伏电站5座900kwp。

坚持“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创新发展方式,引导群众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精品农业,通过外引内育等多种方式发展市场主体,不断增强农村经济活力,先后成立忆乡情产销专业合作社、山林牧业有限公司、秭归宜红梅家河茶厂、观音堂生态养殖、海峰红糖、满园春茶叶、橘颂实业等企业,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59家。

截至2020年底,全乡柑橘面积达16000亩,其中以“九月红”“长虹”品种最为出名;盛产板栗,主要品种有浅刺大板栗和红毛早,全乡总面积7000多亩;全乡种植茶叶面积约7000亩,其中以生产红茶、绿茶为主,可采茶面积4000亩;生态养殖蓬勃发展,年均出栏生猪33000头;培育核桃示范户92户,建设示范园458亩;香椿基地面积达700亩;完成烟叶种植面积1490亩。新发展中药材特色产业,烟叶种植质效并增。稳妥推进鲁家湾村冬桃、下里坪村猕猴桃、龙王山村苹果柿等小水果特色产业发展。

【旅游文化】梅家河乡自然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域内有风光旖旎的观音堂水库。泛舟水上,峰峦叠嶂,碧水如镜,青山浮水,倒影翩翩;漫步田园,橙黄橘绿、体验采摘、休闲垂钓、悠然自得,一派山水田园的乡村自然风光让人如痴如醉。

域内民间文艺主要有舞龙舞狮、皮影戏、传统花鼓舞、屈乡山歌等,有皮影演出队、舞龙舞狮队、民间锣鼓班子等各类型文艺社团42支,有优秀民间艺人150人,获得县级命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有45人。有文化志愿者200余人,从事文化体育活动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梅家河乡皮影戏是秭归县独特的传统文艺,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据可查证资料有100多年传承历史,邓从岳、郑家铁、鲁成国三人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皮影戏),乡内有群艺演唱队和皮影戏队,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且在秭归县内外颇有盛名,多次应聘到外地旅游公司及游船上为中外游客展演皮影戏优秀剧目。

域内共有文物保护点33处,主要为革命遗址和古墓葬。分散安葬烈士墓7处。有规模较大的悬棺群,位于龟坪河流域(黄岩电站)上行走1公里左右。

梅家河乡将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绿色生态立乡、精品农业强乡、文化旅游兴乡、民生法治稳乡”发展战略,接续推进“生态、和谐、富裕”梅家河建设。